发布时间:2023-01-24浏览次数:665
中新网红原7月21日电 (记者 陈溯)七月的红原,正值最美时节,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牧歌悠扬。21日,一行二十余匹的马队,高举着“绿色中国行”的旗帜在草原上奔跑。当天,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行委员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红色草原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红原站)”启动仪式在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举行。
“绿色中国行——走进红色草原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红原站)”启动仪式现场 主办方供图
2022年8月,为传承草原地区红色基因、助推草原资源保护修复,促进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并公布了第一批“红色草原”名单。红色草原上分布着数量丰富的革命旧址,生动展现了在辽阔草原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原就是被命名的红色草原纪念地之一。
红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地方,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地方,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至今红原境内高耸的雪山、广阔的草地上仍深深烙印着红军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光辉足迹。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2020年6月启动开展的“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是全国第四届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的一项创新工作,对于提高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活动开展4年来,广大青少年走进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开展自然教育和研学活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的青少年代表在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上向全社会发出倡议:走进红色草原,传承红色基因,回望革命历史,欣赏草原美景,保护草原生态,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发展。
绿色中国形象大使刘劲携青少年代表共同宣读《全国三亿青少年走进红色草原倡议书》 主办方供图
红原是全国2800多个县中唯一因红军长征走过而得名的县。近年来,红原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理念,聚焦“八大工程”,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统领,以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为支撑,扎实有序推进美丽红原建设,探索更多具有示范、引领和带动意义的“美丽四川”红原案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草原禁牧476万亩、草畜平衡643.15万亩,森林覆盖率9.43%、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86.2%。同时,作为阿坝州唯一的纯畜牧业县,红原通过全力推动畜牧产业转型、绿色工业提质、文旅产业融合、草原碳汇试点、民族团结进步,突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并重”,牧区、牧业、牧民“三牧兼顾”,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联动”,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启动仪式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副局长、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刘东生为红原县授予“绿色中国行”旗帜,中共红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阿江接旗,中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党组书记、州长罗振华宣布“绿色中国行——走进红色草原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红原站)”启动。
绿色中国行——走进红色草原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红原站)”启动仪式 主办方供图
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作为曾经滋养中国革命的地方,红原今天接过了绿色发展的旗帜,希望红原为广大牧区的发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能推广、可复制的路径。
大型主题系列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旨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活动开展14年来,先后在20个省份,69个城市举办,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已经成为面向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平台和宣传窗口。(完)
中新网锡林郭勒7月21日电 题:内蒙古阿巴嘎草原牧马人:蒙古马驰骋草原,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7月盛夏,草长莺飞、牛羊成群,正是草原最美的季节。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巴彦图嘎苏木青格力宝拉格嘎查是阿巴嘎黑马发源地。在这里,沿途可见阿巴嘎黑马三五成群休憩茵茵绿草之上,悠闲自在。
图为锡林郭勒草原上三五成群的阿巴嘎黑马。奥蓝摄
52岁的胡格吉勒图和他的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牧马人,也是养马大户。他家的17000亩草场距离中蒙边境只有35公里,除了牛羊,100多匹阿巴嘎黑马的马群在当地也是颇具规模的。
阿巴嘎黑马是蒙古马重要品种之一,于2009年被认定为中国新的优良畜禽遗传资源。
阿巴嘎旗地处锡林郭勒大草原中北部,被誉为黑马文化之乡,也是黑马养殖最多的地方,约6400匹。青格力宝拉格嘎查是阿巴嘎黑马的发源地,也是重要的种畜资源保护区。
“草原人民离不开马。”胡格吉勒图告诉记者,每天骑骑马、看见马,心里就舒服。小女儿今年6岁,从小生活在马背上,骑马也是她跟父亲的日常互动。
(资料图)图为胡格吉勒图和女儿。胡格吉勒图供图
养了一辈子马的胡格吉勒图是育马能手。他家客厅橱柜上满是各类与黑马有关的奖项奖杯,还有十余枚与育马有关的奖牌。
公马们在一起总会打架,为此胡格吉勒图把黑马分成5群,每个群有一匹公马和约20匹母马。
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影响马群质量,每有小马驹出生,都会被分到其它群。“这是父辈们养马时的经验,我一直遵循着。”
(资料图)图为胡格吉勒图家的马群。胡格吉勒图供图
养马很省事。从胡格吉勒图的父亲开始,黑马一直就驰骋在草原上,饿了吃草、渴了喝水,几乎不用人照料。即使生产这样的大事也全不用人操心,小马驹一出生就能站起来,紧紧跟着妈妈。
但养马并不省心。相较于牛羊,卖马驹和马奶带来的收益并不算多。胡格吉勒图说,因为这笔经济账,周围养马的人远不如以前多了。
(资料图)图为胡格吉勒图的父亲,摄于20世纪60年代。胡格吉勒图供图
“黑马是我们阿巴嘎草原的精灵,希望人们提到阿巴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黑马。”胡格吉勒图不善言谈,聊着聊着就要停下想好久。“我养马不为挣钱。”
每到盛夏,锡林郭勒草原各地都会举办那达慕盛会,还有搏克、赛马、歌舞演出等牧民们喜欢的活动。胡格吉勒图和他的黑马是那达慕的常客,也是选美比赛的常胜将军。最近阿巴嘎旗第八届人民那达慕大会举办在即,胡格吉勒图早就谋划上了。“选美时不仅要看马的品相,还要看马鞍、马笼子等配饰。”
图为胡格吉勒图带着马儿参加选美比赛。胡格吉勒图供图
草原上的赛马比赛也很多,但胡格吉勒图很少参加。一些牧民为了让马取得好成绩,会额外补饲、做特殊训练,但胡格吉勒图从来不这样干。“黑马就应该在草原上自由奔跑,我不能束缚它们。”
2019年,胡格吉勒图家的马群被纳入“阿巴嘎黑马”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其中19匹马还被选为“重点保护对象”。在他看来,只要像以前一样,让它们无拘束地生活在草原上,就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资料图)图为胡格吉勒图家的马群。胡格吉勒图供图。
这些年来,胡格吉勒图的黑马群也为不少科研活动提供帮助,陆续有团队来这里开展试验项目、监测马的指标数据。
“结实,不娇气,耐力强,能战斗。”与马为伴一辈子,胡格吉勒图对马的感情很深。
图为胡格吉勒图正在挤马奶。奥蓝摄
这些年,策格(酸马奶)因养胃、润肺等功效和补虚强身、清热止咳等作用,一下子火了。胡格吉勒图也做起了策格生意,并于2022年注册商标开了一家小作坊,每天将新鲜的策格运到数百公里之外的旗政府所在地销售。
当下正是挤马奶的时节。这几天,他和妻子将母马分成5组,每天一组,轮流挤奶。“阿巴嘎黑马的马奶是出名的高品质,好喝。现在已经有超市在跟我们联系了,想让我们供货。”
“如果只有马,而没有养马、驯马、骑术、相关制作技艺和产业的发展,就不算马文化,也不是传承。”胡格吉勒图心里有一杆秤。“我爱马,但光有爱不够。”(完)